樟樹炭疽病(Anthracnose of camphor tree)

:::

病 徵:

危害葉片、側枝和果實。在枝條上主要表現為枯梢;幼莖上的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被為紫褐色,漸變黑褐色,病部下陷,以後互相融合,枝條變黑枯死。重病株上的病斑沿主幹向下蔓延,最後整株死亡;葉片、嫩枝的病斑上可看到淡桃紅色的分生孢子團,在春夏之交,病部上有時出現有性世代囊殼。

病 原: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k。
 

發病生態:

病菌的適宜發育溫度22~25℃以下或38℃以上停明萌發。以分生孢子盤或子囊殼在病株組織或落葉上越冬。高溫、高濕有利於本病的發生。春、夏、秋季發病較多,冬季發病較輕。土壤乾旱瘦脊的地方發病較多。
 

防治方法:

本病目前無正式的防治方法。剪除枯枝及發病枝條,掃除掉落的枝葉,並集中燒毀。發病嚴重時,可參考其他植物之炭疽病的防治方法,噴施殺菌劑來防治。
《本文摘自台灣森林常見病害彩色圖鑑》
瀏覽人次:6325 最後更新日期: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