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白粉病(Powdery mildew of camphor tree)

:::

病 徵:

本病為害嫩葉和新梢,在葉片上下表面發生白色粉末狀病斑,初呈圓形,逐漸擴張至全葉面,或僅葉片之一部分,被害部表面為白菌絲和白粉狀的分生孢子所覆蓋,被害部則褪色呈黃綠色至黃色,被害葉皺縮變形,被害芽部亦呈萎縮變形,對生長影響頗鉅,尤其是苗或幼樹被害時,常因所有葉片被感染而嚴重影響生育。

病 原:Oidium cinnamomi (Yen) Braun。

寄主植物:

樟樹。

發病生態:

本病之病原菌在臺灣僅發現其無性分生孢子世代,筆者未曾見過其有性世代。本病主要感染嫩葉和新梢,尤其在幼苗期及幼樹期最容易發生,大樹則為害下部的萌芽枝。移植苗栽植過密,或通風不良,發病最重。白粉病在冷涼之季節發病較多,在平地及較低海拔之山地,其主要發病時期在每年之秋天至第二年之春天。

防治方法:

本病目前無正式推廣之防治方法。可在苗木發病前或發病後噴施殺菌劑,每7~10天一次,連續2~3次,有較好的效果。
《本文摘自台灣森林常見病害彩色圖鑑》

 
瀏覽人次:6470 最後更新日期: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