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望鄉的黃金歲月了解林業發展歷程

:::
202412/23
望鄉山事業所成立於1933年,當時作業方式以人工伐木、木馬道、簡易索道及台車軌道、人力、獸力搬運為主,目前尚有保存完整的望鄉神社外,亦有日據時期的木構物建築聚落與建築物。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從112年度委託專業團隊對這項重要林業文化資產進行調查研究,從史料文獻的蒐集、分析至深入訪談在地產業鏈,期能刻畫過往樣貌,讓社會大眾了解當代背景的林業發展。
由日據時代日本商社「台灣株式會社櫻井組」所建設的望鄉山事業所,位置略以現今南投分署水里工作站望鄉分站為中心,除保存望鄉神社外,亦有日據時期的木構物建築聚落與建築物,及二次大戰後興建的水泥建構物及設施,包括鑄鐵工廠、製材工廠、宿舍群、餐廳、理髮廳,更設有幼稚園,可見當時規模之龐大。
以望鄉山及郡坑山為主要作業範圍的望鄉山林場,日據時期每年平均可生產5,888立方公尺木材,主要供飛機等軍用材使用,1943年二次大戰期間的出材量甚至高達9,000立方公尺。光復後,台灣省政府於1947年設立「巒大山林場」,於望鄉山、巒大山2分場辦理直營伐木,年均生產量超過4,000立方公尺,貢獻於以農林培養工業的經濟起飛年代。1960年代透過修築人倫林道及郡大林道、導入機械化及使用卡車運材,每年生產量更提高至20,000立方公尺以上,直至1985年才結束巒大山林場的直營伐木。
望鄉林業的黃金時代,帶動木材產業蓬勃發展,也讓交通必經的「水里」在民國50年代得到「小台北」的稱號,當時多達3、40間旅社,4間戲院、料理店、餐廳相連,可謂盛況空前。南投分署李政賢分署長表示,林場輝煌時代雖已結束,所留的林業史料及永續林業的發展過程卻非常值得大家了解與珍惜。
 
回列表
瀏覽人次:39 最後更新日期: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