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串聯綠網、助力候鳥、最高領5萬 ─雲林縣陸上魚塭生態服務給付申請開跑!

:::
202508/04
為鼓勵民眾參與瀕危物種族群及重要棲地保護行動,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持續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讓配合制度執行保育措施的友善生產者和社區居民能申請領到「生態薪水」,創造生態與經濟的雙贏!雲林縣政府今(114)年首度開始加入行列,推動「雲林縣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計畫(陸上魚塭)」,廣邀麥寮、臺西、四湖及口湖等四鄉的陸上魚塭養殖戶參與,營造候鳥友善環境場域,守護雲林沿海濕地珍貴的候鳥資源。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雲林沿海地區棲息與遷徙的鳥類多達291種,其中包含53種具保育地位的鳥類,顯示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價值。更值得關注的是,包括沙丘鶴、諾氏鷸、東方白鸛、黑面琵鷺與草鴞等5種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鳥類皆曾有出現紀錄。尤其東方白鸛近年來頻繁出現在濁水溪出海口,單次紀錄甚至超過10隻;而黑面琵鷺更是雲林沿海的季節性常客,最大族群紀錄高達300隻,顯見該區域為候鳥重要的停棲與覓食環境,保育價值不容忽視。
雲林縣政府生態服務給付受理申請期間為即日起至114年9月30日止,方案內容為符合資格之養殖戶,在魚塭收成後於114年10月至115年4月期間,維持水位不超過30公分至少1個月,並配合友善管理措施,包括全期周圍塭堤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毒餌、非友善的防治網等,為水禽候鳥提供覓食與停棲空間,每案申請土地面積不得小於0.1公頃且申請面積最高5公頃,每公頃可獲新臺幣1萬元獎勵金,申請達5公頃最高可獲5萬元獎勵金!
方案說明會將分別於麥寮、臺西、四湖、口湖等4鄉辦理,預定114年8月27日下午2時在臺西鄉公所2F禮堂、114年9月3日下午2時在四湖鄉公所3F禮堂、114年9月10日上午10時在口湖鄉公所3F禮堂及同日下午2時在麥寮鄉生活美學館1F簡報室,將由雲林縣政府委辦計畫輔導團隊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劉建男老師進行詳細說明,歡迎有意參與之養殖漁民朋友到場瞭解與提出申請,詳情亦可以至雲林縣府農業處「表單下載」點閱了解相關資訊,或於LINE應用程式搜尋好友-用戶ID「@207ttbzm」加入「雲林縣生態服務給付」對話諮詢,或電話洽詢國立嘉義大學輔導團隊05-2717505王小姐、0911-947099李先生、或雲林縣府森林及保育科05-5522505吳先生。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表示,本次雲林縣政府所推動的計畫,正是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中「彰雲海岸濕地保育軸帶」的一環。該區為候鳥遷徙的重要廊道,具高度生物多樣性價值。透過中央補助機制,支持地方政府結合農漁業生產與友善環境,讓保育不再只是保護區內的事,更能在日常生產環境中落實。此次合作預計將嘉惠200餘公頃陸上魚塭,不僅提升生態系服務功能,也展現中央及地方協力推動自然共融土地利用的行動力。
 
回列表
瀏覽人次:19 最後更新日期:2025-08-04